香港股市港股美股:黑期插逾三百点,留意安踏 ASM

1、香港股市港股美股:黑期插逾三百点,留意安踏 ASM 周二美股三大指数下跌,ADR及「黑期」均预示港股今早或挫逾三百点,市场关注大市值股份配股活动,恒指或回落至10天线(昨日约2…

1、香港股市港股美股:黑期插逾三百点,留意安踏 ASM

周二美股三大指数下跌,ADR及「黑期」均预示港股今早或挫逾三百点,市场关注大市值股份配股活动,恒指或回落至10天线(昨日约28823)水平。

印度等新兴国家疫情恶化,投资者担心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大市气氛。道指下午最多跌390点,收市跌256点或0.75%报33821点,波音跌4%,是表现最差的道指成分股;标普500指数收报4134点,跌28点或0.68%,旅游相关股份受压;金融股亦下跌,高盛跌3%。纳指一度下跌1.6%,收报13786点,跌128点或0.92%。

苹果公司宣布推出新款iMac及iPad Pro等新产品,不过股价跌1%,而两款新产品采用苹果自家研发处理器,取代英特尔的处理器,英特尔跌1.5%。IBM上日收市后公布业绩,好过市场预期,股价升近4%。富途控股计划增发95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集资约19.4亿美元,富途大跌两成三。在美上市中概股普遍下挫,金龙中国指数创今年以来收市新低。

Netflix上季收入好过市场预期,不过新增用户少过市场预期,在美股收市后时段,股价大跌一成。

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称今年通胀率可能略微上升,如果确实出现过高的通胀压力,联储局也有工具应对。

在距离奥运会仅三个月之际,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已决定宣布东京、大阪、兵库县进入紧急状态。

原油创出两周最大跌幅,纽约期油跌1.2%,报62.67美元/桶。黄金价格4个交易日来第三次上涨,钯金创新高后回落。纽约期金上涨0.4%,报1778.40美元/盎斯。铜价在逼近9年高点后抹去涨幅,市场担心中国加大废铜使用力度将影响铜需求,LME期铜跌0.6%,报9322美元/吨。

在美国买卖的主要港股预托证券(ADR)价格,与港股收市价比较普遍下跌。美国10年期国债息率下跌4.58个基点,报1.5589%,汇控(00005)ADR折合港元计收报45.05元,较本港收市低1.05元;腾讯(00700)ADR收报609.2元,低13.3元;国寿(02628)ADR收报15.64元,低0.1元。资源股方面,中石油(00857)ADR收报2.75元,低0.06元;中石化(00386)ADR收报4.13元,低0.12元;中国铝业(02600)ADR收报3.78元,低0.12元。

ADR港股比例指数报28742,较周二恒指收市低393点或1.37%。恒指昨日收报29135点,升29点或0.1%,连升三日累涨342点或1.2%,3月18日以来收市新高。「黑期」今早最新跌约350点在28770点附近。

港股行情

安踏体育(02020)主席丁世忠之家族基金以每股131.48港元的价格配售8800万股旧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3.3%,套现约115.7亿元。配股价为昨晚销售文件所显示介乎131.28至133.88元之接近下限,较昨日收市价142.2元,折让7.5%。

中移动(00941)公布首季净利润增长2.3%,移动业务客户数继续下降。

ASM太平洋(00522)公布首季纯利为5.2亿元,相对去年同期的2360万元,大增21.1倍,期内收入按年升45.6%;毛利率升至39.6%;主因半导体解决方案分部收入贡献相对较高,以及集团初步推出的策略性措施推动毛利率上升所致。新增订单总额创历史新高,达78.3亿元。

阿里影业(01060)预期截至3月底止年度,净亏损将按年大幅收窄不少于90%,上年同期亏损约11.51亿元人民币。

复星旅游文化(01992)公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旅游运营营业额10.58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下降74.5%。由于预计疫情将持续对营业额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预期6月止上半年将录得亏损。

长汽(02333)、中国联通(00762)、香港宽带(01310)及丽珠医药(01513)将于今日公布首季业绩。

2、鲍威尔:美国今年通胀可能会偏高但美联储有能力应对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并不寻求通胀远超2%,也不追求通胀长期超过2%,但会尽全力完成两个目标:就业最大化和稳定物价。

据报道,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Rick Scott曾于今年3月致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Scott在信中表达了对通胀上升的担忧,鲍威尔于4月8日回信,信函的具体内容于当地时间4月20日对外公布。

鲍威尔表示,由于经济强势复苏,外加供应限制推高了部分行业的价格,美国今年可能会出现“略高”的通胀,但美联储承诺将通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鲍威尔在信中指出,美联储并不寻求远超2%的通胀,也不追求长期超过2%的通胀,但他同时强调,美联储会尽全力完成两个目标:就业最大化和稳定物价。

鲍威尔进一步解释道,低通胀限制了美联储采取宽松政策对抗经济冲击的能力,过去十年美国一直处在低通胀中,美联储现在的目标是将通胀适度提高到2%以上。

对于外界的担忧,鲍威尔表示,60和70年代高通胀的教训还历历在目,高通胀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但美联储预计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就算真的发生,美联储也有应对手段。

然而,鲍威尔的回信并没有打消Scott的疑虑,Scott的办公室将回信的内容透露给了媒体。Scott方面表示,通胀正在上升,但鲍威尔却选择继续忽视这一严重的问题,美联储应拿出明确计划来解决通胀问题,从而保护美国家庭。

3、《大行报告》中金升李宁(02331.HK)目标价至68.98元受惠本土运动品牌销售快速增长

中金发表报告,指李宁(02331.HK) (剔除李宁Young)首季零售额按年增长80%至90%高段,预计较2019年首季有50%至60%的增长。分渠道看,中金预计线下零售、线下批发、电商渠道首季零售额较2019年首季分别实现约25%、约50%及超过120%的增长。

该行维持对李宁2021/2022年每股盈利预测0.92/1.18元不变,目前股价分别对应2021及2022年的市盈率为57及44倍,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近期新强事件带动本土运动品牌销售额快速增长,提振估值水平,上调目标价16%至68.98元,对应50倍2022年市盈率,较目前股价有13.5%的上行空间。

4、《大行报告》摩通首予东方海外(00316.HK)「增持」评级升中远海控(01919.HK)目标价至16元

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指,在投资者锁定利润及板块轮转冲击市场下,该行覆盖的亚洲航运股本年至今升势持续,平均升约40%,相较MSCI亚洲指数同期升4%。板块强势受中远海控(01919.HK)及台湾长荣海运首季表现远胜预期所推动,另苏伊士运河堵塞的后遗症持续干扰全球供应链,运费恢复升势。

该行料今年次季及第三季,需求持续扩张,受惠于美国经济复苏及积压库存补货活动。该行首予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增持」评级,目标价183元;中远海控目标价由14元上调至16元,评级「增持」。

摩通称,在较平时繁忙的春节后,在供需关系紧张下,过去三周运费恢复强势。疫情对货运合约形式带来前所未有转变,客户趋于接受锁定更大运力及更长时间(两至三年)。该行料混合费率有更大上升空间,抵销今年下半年运费潜在放缓有余;该行认为中远海控、东方海外今年混合费率上升20%至25%的预测有上行风险。

另外,短期行业基本面仍有利,而且具高可见度,该行相信板块升浪未完,在重启步伐缓慢下,现时供应链紧张维持时间或长过预期,而补货活动及全球经济反弹料为今明两年航运量增长带来上行空间。

摩通补充,传统而言,亚洲航运股以市帐率估值,但去年航运股股本回报率(ROE)大升,东方海外及中远海控分别达17%及25%,料今明两年进一步扩张,认为以盈利为基础的估值方式分析较有意义,并指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及长荣海运现估值仅相当于今财年预测企业价值对EBITDA比率约3至5倍属吸引。

5、《大行报告》麦格理重予比亚迪(01211.HK)「跑赢大市」评级及目标价192元

麦格理发表报告指,中国电动车行业及比亚迪(01211.HK)发展向好,后者发展高端电动车款及品牌重塑,认为其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其间有先行者优势,认为比亚迪在经历近期发展电池、自动半导体及电动业务外,可再次进行价值重估。该行相信中国市场电动车销售于2021年至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34%,比亚迪于期间电动车销售年复合增长率可达43%,料比亚迪今年电动车市占率可达17%,自去年的14%提升。重新给予比亚迪「跑赢大市」评级及目标价192元。

6、兆科眼科截孖展超购21倍

李氏大药厂(0950)分拆的未盈利生科股兆科眼科(6622)今日中午12时截飞,昨日率先截止孖展认购。统计7家券商,共计借出45.7亿元孖展。该股公开发售集资额2.08亿元,仅计券商孖展,公开发售超购21倍。公司将于4月29日挂牌。早前消息则表示,该股国际配售认购已足额。兆科之后,暂未有其他新股招股。

新股市场反复,昨日兆科眼科于富途出现孖展抽飞情况,涉及1亿元,惟整体孖展金额仍较前日有所上升。各券商中,富途借出18.92亿元,辉立借出7.7亿元,华泰借出7.04亿元,耀才借出5亿元,华盛借出6亿元,时富借出1亿元,信诚借出4000万元。

powered by RubiconProject

兆科眼科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主权基金GIC、铭基亚洲(Matthews Asia)等,上市前融资轮(Pre-IPO)则有高瓴资本,但依然未能掀起散户认购狂热。公司药品管线主攻干眼症、青光眼等5类眼疾,其针对干眼症的核心资产环孢素A眼凝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申请新药上市。李氏大药厂昨日跌1.2%,报5.66元。

作者: 港股之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