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品牌,全国300多家连锁酒馆,海伦司港股上市申请!

小酒馆海伦司,能否再造一个港股“星巴克”? 2019年,一首好听的《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堪称神曲火遍了全网,在大街小巷传唱。更为神奇地是,随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球服…

小酒馆海伦司,能否再造一个港股“星巴克”?

2019年,一首好听的《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堪称神曲火遍了全网,在大街小巷传唱。更为神奇地是,随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球服务业全都打了烊。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逆势野蛮生长,在疫情期间新开了上百家小店。就等2021开年,往资本市场散点酒香。

3月30日,线下连锁酒馆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伦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中金为独家保荐人。

一、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酒馆有多大

海伦司这个洋气的名字,却是出自一位中国人之手。早在2009年,创始人徐炳忠在北京五道口附近开设第一家海伦司酒馆,面向的主要消费者为外国留学生。2012年,海伦司将目标客群扩大至国内年轻人。并于2015年将品牌定位为“年轻人的聚会空间”,启动连锁管理。

图片来源:官网

2018-2020年,海伦司在中国酒馆行业中连续三年保持市场第一,经营酒馆数量分别为162、252、351家,开店数分别为62、93、105家。当前为372家,全部是直营模式。截至2020年底,分布在中国一线、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数量为56家(16%)、200家(57%)及104家(26.8%)。

二、小酒馆的生意有多赚钱

2018-2020年,海伦司营业收入为1.15亿、5.65亿和 8.1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66.9%。应调整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 1083.4万、7913.6万和 7575.2万元人民币。对应毛利率为72.35%、65.32%、66.82%,净利率为9.42%、14.01%、9.

26%,疫情几乎未动摇海伦司的利润。

2020年,海伦司单店日均营收1万元左右,其中一线、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对应为8.5千、1.14万、1万元,可见海伦司在人力、租金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反而能创造更高的利润。

作为一家主打廉价精酿啤酒的酒馆,海伦司所有瓶装啤酒售价均在人民币10元/瓶内,客单价50元左右。低于同行酒吧,没有开桌费和最低消费,到访客户满意度高达93.9%。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为顾客提供自有产品(占70%)及第三方品牌酒饮,包括百威、科罗娜、1664及野格等。2018-2020年,海伦司自有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68.4%、64.2%、69.8%,自有酒饮毛利率分別为 71.4%、75.3%、78.4%,高于第三方酒饮各期毛利率39.2%、52.8%和51.5%。

此外,海伦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分拆下来只有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等几项。近三年平均原材料成本占总收入比为31.9%、人力成本不到20%,租金成本约11.8%。这极大地控制了海伦司的营运成本。

三、这届年轻人是多能喝

据《2020年轻人酒水消费洞察报告》,“小酒鬼”们逐渐成为线上酒水消费市场的实力金主,

90后有10%的人有每日饮酒的习惯。

有需求就有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844亿增至2019年的117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8.7%,预计2025年达到1839亿元。

图片来源:据初步招股资料整理

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有95%以上为独立酒馆(少于三家),行业前5的集中率仅为2.2%。海伦司就占其中的1.1%,门店数量也遥遥领先其他同业。

四、海伦司多受资本热捧

今年2月,海伦司宣布获得来自黑蚁资本领投、中金跟投的首轮融资,分别为3079.4万美元和201.0万美元,而3月海伦司即将上市。

港交所曾规定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表前28天、或正式上市前180天内,不得引入投资者入股,目的是为了监管IPO前某些具有特殊资源的机构,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成为股东,继而引发市场不公等问题。黑蚁、中金两家机构即便擦边政策红线也要进场,可见十分看好小酒馆的前景。

图片来源:企查查

五、下一个港股“星巴克”?

海伦司定位为“夜间星巴克”。据了解,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达26.43万亿元,并在2020年突破30万亿元。从当前夜间经济成为消费经济发展的主流来说,海伦司押中了趋势。

再来谈谈星巴克教科书级的经营之道,主要得益以下几点:

(1)先发卡位并以“第三空间”概念传递新生活方式,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力。

主打商务+社交的星巴克,把咖啡馆打造成一个供人们聚会休闲、强情感属性的“第三空间”,并将这种商业逻辑发扬光大。

在这点上,海伦司通过搭建高效率的夜店终端,卖自有品牌精酿啤酒的场景,以更接近食品公司+零售渠道的模式获得了服务业的毛利,变成一个对学生、中低收入社会有吸引力,对女性也较友好的“第三空间”模式。

事实证明,随着消费社会进入成熟阶段,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就越来越强。做社交的商业模式也被认为具有高想象空间。

(2)供应链保障及服务体验提升,持续提供稳定的高品质;

星巴克利用完整的评量系统和数据库精准管理供应商并降低成本,优化咖啡的制作管理,注重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服务水平培训;

而海伦司的直营模式可对各家门店进行标准化统一管理,既能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又实现从供应链到员工培训的全面化管理。

(3)持续市场扩张、全球总门数达 3.3 万家,对业主议价力强、可获得长租期和低租金甚至排他条款等。

星巴克在全国180多个城市开店4704家,平均每年开店214家、平均每城市开店26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也进入144个三线及以下城市。

而海伦司在2018-2020年门店复合增速高达47.2%,预计2023年总数达2200家,有望达到5000甚至万店规模。规模效应提升也为公司发展或扩张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海伦司用绝对低价策略吸引高粘性的年轻人客群,稳稳占据了市场的中心。

除了很香,它会不会是港股“星巴克”?我们拭目以待!

继小米、海底捞、美团、阿里巴巴之后,像海伦司等许多市场普遍看好的企业都选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IPO。2021年赴港上市热潮仍在继续,而港股打新相较于A股中签概率更高,打新潜力不可小觑。对于很多想投资港股的股民来说,打新是最稳妥的投资港股入门方式。

作者: 港股之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