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被划出美国清单,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股票价格趋势向上
港股知名企业: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一季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77.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达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8%;第一季度营收76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从这份一季报来说,确实是超乎市场预期的。
1、一季报多项数据抢眼
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保持强劲增速,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到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8%。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9.4百万台,出货量排名稳居第3名,市占率达到14.1%,毛利率从从四季度的10.5%提升到12.9%。
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表现强劲,收入达到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主要是电视、空调等智能家居的销售带动。
2021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28.6%。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3.5亿。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场继续取得了显著增长。第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74亿元,同比增长50.6%,主要是智能手机在全球各国国家销售强劲。
从这份财报不难看出,小米的“手机×AIoT”核心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小米商业模式的巨大活力以及战略执行的卓越成效。
2、近期迎多项利好
小米集团近期可以说是利好不断。首先是小米赢得对美诉讼,5月26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颁发了最终判决,解除了美国国防部对于本公司“中国军方公司”的认定,正式撤销了美国投资者购买或持有本公司证券的全部限制。随着诉讼的展开,小米很可能会赢得全面撤销禁令,美国人也可以重新投资小米。
其次,富士罗素5月25日宣布,将把小米重新纳入其全球指数。小米将被分两步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其中50%从6月7日开盘起生效,剩余50%自6月21日开盘起生效。富士罗素还表示,将在下次指数评估时决定小米是否符合纳入非市值加权指数的标准,将在6月指数评议时评估小米加入富时中国50指数的资格。重回全球指数,有望为小米带来被动资金。
再者,5月25日,博时、易方达、华夏旗下恒生科技ETF正式上市,按照权重划分,阿里健康是恒生科技ETF的第二大成分股。随着前期获批的多只恒生科技ETF陆续上市,预计将为小米集团带来不少增量资金。
3、机构纷纷上调目标价
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财报后,机构陆续上调了小米集团的目标价。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重申小米集团“增持”评级,目标价由32港元上调至35港元,相当于预测2022年市盈率24倍。小摩表示,公司首季业绩分析会议所获得的资讯全部持正面看法,预计其智能手机、物联网产品及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可持续强劲。
瑞信发布研究报告称,小米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达到14.1%;透过减少推广及产品组合改变,期内智能手机毛利率增至12.9%。瑞信将全年手机出货量预测维持在1.95亿部,并预测毛利率可改善2.5个百分点至11.2%,将小米目标价上调至35港元。
招商香港表示,小米股价过去一个月回升了近20%,这可能得益于其强劲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在美国的胜诉。富时指数将其包含在内将会支持进一步的股票回升,将上调预测,目标价从32港元上调37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