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 | 机构投资者交流会议纪要
主持人:上周涨幅居前的是创业黑马、东阳光、中天金融、北京科锐、中环海陆、海利得、快意电梯、恒帅股份、特变电工、晋控煤业、华能国际。主要分布在: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Ⅱ、煤炭开采Ⅱ、计算机应用、化学制品、化学原料、化学纤维、高低压设备、电源设备、电气自动化设备、电力等。从概念上看,主要分布在周期板块如钢铁煤炭有色,工程机械、新能源相关的风电、电力、输变电、次新股、中字头、创投等行业。
一、私募基金经理:宏观方面,美国 2021 年 8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数增加 23.5 万人,大幅弱于预期的增加73.3 万人;失业率为 5.2%,与预期持平。鲍威尔在 8 月的 JacksonHole 会议上反复强调高通胀是临时性的,联储关注点在就业。整体来看,弱非农下,市场对年内开启 Taper 具体时点的预期有所后移。
9 月 2 日晚,中央宣布将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科技兴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抉择。根据新闻和卖方介绍:回顾历史,中日发展格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日贸易战中,除了“广场协议”这一表面因素和直接诱因外,美国最终能够胜过日本的关键也在于两国在经济发展驱动力选择上的根本差异:日本因循传统的主办银行制度,支持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和房地产行业发展,其金融体制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在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出口受挫,日本更是直接通过货币大放水刺激起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催生出“虚假的繁荣”。美国通过纳斯达克市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硅谷发展起来,培育了一大批后来的互联网企业。到了九十年代,日本房市和股市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厚积薄发,互联网革命兴起,出现“新经济繁荣”。日本在美日竞争中彻底出局。中国告别以城镇化红利为基础的“房地产+土地财政”旧模式,塑造“硬科技+ 1绿色低碳+支持民企小微”为三大支柱的新增长模式。
从目前监管披露的信息来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初期规划是新三板的延伸: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此前新三板精选层也设计了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的制度,但成功转板上市的企业有限。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不仅有利于增强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的流动性和上市渠道,还是为了“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有卖方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对券商股的利好非常有限,充其量也就是喝点“汤”。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最大受益者或者说“吃肉的”是 PE/VC 基金,一级 PE 基金黄金时代可期待来临。也有卖方认为:创投行业处在优化发展时期,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竞争格局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下,投资退出变现渠道进一步丰富
业内人士认为:对挂牌企业来说多了一条上市捷径,上市变得更触手可及;对 VC 和 PE 机构来说,赚钱效应投资信心更大。(从这个角度看,相关的创投板块个股回调后值得关注。如四川双马、鲁信创投等)
随着科创板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更加便捷,条件放宽,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较早阶段上市,能够缓解过去 PE 基金产品期限和被投公司上市期限不匹配的难题,改变国内 PE 基金扎堆投 pre-IPO 或临近上市轮现象。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不再需要完整走完天使轮—A 轮—B 轮—C 轮—D 轮—……—IPO 的漫长过程,从而促使更多的 PE 基金在投资端前移,也可以促进 VC 投资的发展。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还改变了一级市场 PE 基金生存的底层逻辑,未来将颠覆目前的行业生态。目前的 PE、VC 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一大批初创企业争相求着头部2PE 基金投资,而一大批中小 PE 基金则求着明星项目要份额;头部 PE 基金募资能力强,中小 PE 基金若无特殊资源则很难找到 LP。未来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更加容易,有利于专业化、特色型中小 PE 基金的生存发展,有望改变头部大型 PE 基金垄断主导权的行业生态。与上交所、深交所定位不同,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由新三板市场深化改革而来,聚焦于服务中小企业,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难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良性市场生态。可以预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迎来资本支持新平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4762 家中小企业上榜。同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1 万多家。“小巨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补短板、填空白、解决“卡脖子”为主,“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
二、券商自营投资经理:上周上证指数走了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但是整体市场的赚钱效应分化严重。
从上证来看,上证是拿下了 3577,这是一个关键点,拿下了之后就基本上应该走反弹的行情。后续也最多就是说下周再回踩一下,基本上就要从上证的角度是往 3700,要从那个前期高点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上证来看,经常但是如果如何分享这个上证指数上行的收益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个板块之间轮动分化非常严重,如果你配置不对的话,有可能指数涨了,但是你还得亏钱。尤其是创业板来说,创业板其实上周是下跌的,那么是跌了 4.76%,所以说从实操的角度,其实上周的话很多量化基金都表现不好吃亏的,包括一些高频 t 点,因为它的底仓前期表现好,因为配了一些创业板中小板的科技股,最近它的底仓回升,所以说就是说轮动太快,很容易抓了。
然后从下周的角度配置其实就两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上证 50 当中 50 现在看具体的趋势比较明显,应该一个应该是一个反弹的趋势。所以说从那个个股来看,一些酿酒电力,一些原来的权重股大白马可能都会是会反弹,后续如果是做反弹的话,还是以这个大白马的反弹,但是这个趋势目前还没走出来,仅仅是一个反弹
第二块就是趋势好的还是 500,中证 500 非常强,上周是涨了 1.37,因为再结合的量化基金很多高频的是因为做对冲的,其实很多底仓它跑不赢,尊重 500 指数。
所以说目前从高频的角度来看,只有做这个指数增强趋势内有敞口的这种高频才能够赚到钱。所以说这个单纯从配置的角度,其实可以中证 500 这种这种配个指数或者是做多这个 IC 应该是一个应该是一个选项。
另外那个中证 1000 也做得比较强,中证呃国证 2000 也做得比较强,上周是涨了 0 点 69 的样子,比如说后期的反弹可能还是这种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代表的中小票为主,其实背后也有相应的逻逻辑的。中证 500 强是因为市场发了很多这个雪球这种床位衍生品天生的是有对这个中证 500 的这样一个配置需求,大概四五千亿的。
另外现在出了很多子孙产品,也是对标中证 500,中证 1000 的,另外一个就是说现在国家强调对中小企业的一个支持,专精特新相应的其实也会带来对中小市值的一些龙头股的配置的需求,所以说后续继续做出中证 500 号的一个思路。
然后从下周的角度大家提几个思路,第一个就是事件驱动,第十四届全运会 9 月 15 号在西安召开,目前那个奥运选手已经到了西安全运村,后续因为在这个市场的震荡期,如果有一个事件驱动的话,体育就是拉动内需。
其实这个全运会的提案是可以做的。我们也关注到体育板块出现了一些异动,包括舒华体育、莱茵体育这种,基本上我觉得后续体育板块应该会有所作为。有一个标的叫曲江文旅,他是西安本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区运营的企业,这是一个以大唐的文化作为一个主要的经营点,包括大雁塔这些景区,所以我觉得如果是西安的全运会作为一个热点主题的话,相应的体育文明板块都应该会有一个机会。
第二个就是金融科技,我们也注意到现在这个 G 家加大了对金融类的支持,包括北交所等,包括这个大的财富管理这样一种所以说相应的但是证券行业它的这个波动受 Z 策的影响冲击比较大。4其实换个思路,金融 it 设备的龙头就是恒生电子,恒生电子相关的产品广泛用于这个券商资管,包括银行一些相应的这种 it 信息服务,未来可能也会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但它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什么问题?它实控人是马云,可能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后续行业的前景是不错的。在这个金融 it 领域的另外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就是金正股份。
最后一块就是可能就是产业周五出现了异动,可能后续跟踪一下先正达的进展,看种业(隆平高科?)有没有相应的表现。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好的,谢谢某总,每次观点都比较切合市场的一个盘面。然后刚才谈到体育,其实体育的话现在还是比较热门的,那么我的看法就是一个就是现在 G 家制定了相关的一个就是产业 Z 策,就是全民健身这个纲要,然后提到了到 2025 年的话,预期 5 万亿的这样一个规模,然后到 2030 年的话要占到 GDP 的 4%,从目前的这个先导产业到这个支柱产业,那么什么叫支柱产业?就是万科这种公司叫支柱性产业,如果说体育板块进入支柱产业的话,那么这个提法其实是蛮深刻的,只有对产业经济学理解得非常深刻的人,才会体会到什么叫支柱产业。其次就是现在新闻说学生层面进行双减之后,那么要求中小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要有一个小时的这样一个运动的时间,那么这里就提到了你进了学校以后,你首先就要锻炼 20 分钟啊,这个是教育部发文的《关于全面加强我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的教育工作》,所以说这个可能它是双重的。
三、某券商轻工行业首席:感谢邀请,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舒华体育相关情况。各位前辈肯定也对这个行业研究非常深入,我主要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向各位前辈再学习一下。
我们报告的主要的一个框架,它是目前国内比较领先的运动器材品牌商,然后我们认为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的话,无论是从行业贝塔还是从公司阿尔法方面来讲,都有不错的一个投资价值。主要是我们认为健身器材行业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未来行业在政策支持下的话,健身人群以及人均消费都有比较大的一个增长空间,需求在供给端的话目前竞争格局相对56比较分散,我国品牌也是在快速崛起,其中舒华在国货里面凭借着品牌以及渠道的一个优势,来实现市占率的维护提升,这是我们推荐舒华的一个主要逻辑。
接下来我按照这个逻辑展开一下。首先第一部分的话就是对公司的简单介绍,公司在 1996 年成立,是一个健身器材品牌商,目前是整个国内健身器材行业的第二名,第一名是 T 湾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那个室内健身设备,这些大家比较关注的,比如像跑步机、划船机等这些健身器材;第二个就是室外设备,比如说像篮球架、单双杠或者是那个大家平时在那个公园里见到了一些室外的那个共中老年人健身的一些设备;第三个就是展示架,主要是为一些企业服务的一个,品牌商提供的一个货物展示架。主要客户比如说像安踏、阿迪达斯、李宁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讲重点讲一下行业,公司处于健身赛道,从大的健身赛道来说的话,2018 年整个行业规模大概就是已经达到了 1600 亿左右,我们预计目前还是接近 2000 亿的一个规模。其中健身器材在整个健身产业中占比大概是今年行业规模是 416 亿,然后 5 年的复合增速是大概就是 7.3,我们认为在未来在健身人数与消费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集中空间。其实从健身人数方面来看,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目前的健身人群数量已经达到了7000 万人左右,成为全球健身人口最大的一个国家,并且近年来健身人数也仍然是在稳健的增长,尽管去年因为有疫情,但是健身人数仍然有 3.2%的一个增长。
但是从健身渗透率来说,就是健身人群占总人口的一个比例来说,目前这个比例只有 5%,而像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 10%以上,在美国 2019 年之前都是在 20%多的,然后去年因为疫情降下来一点,但是也有 15%。从健身率的角度来看的话,目前我国健身人群数量仍然有大概两三倍的增长空间,然后其次是人均消费方面,像 2020 年我国健身人群它的一个人均金融器材消费是 669 块钱,然后相比于美国 3000 元以上的人均消费有接近 4 倍的一个增长空间。以上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空间,从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来看,我们认为像G 家 Z 策鼓励,然后居民收入提升,建设文化领域高端化这种行业发展因素,首先是那个行业 Z 策方面,最近觉得大家比较关注的群众健身计划,其实 G 家对于整个运动健身这块还是非常支持的,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重大决策的教育,这些其实都对于整个行业有非常好的一个支撑。
按照我们的一个测算的话,其实在 2016 年的时候,G 家就提出了那个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的一个目标,这块在整个体育产业规模的一个复合之后,大概是 12%左右。然后今年新出的这个 Z 策的话算下来,未来我大概给我一个投资大概是 50 左右,其实就并没有降太多,然后也是一个非常稳健的增长,并且 G 家过去的话也是在文化体育方面的一个固定资产支出,也是非常大的项目。从 2003 年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是20 亿,2020 年增长到了 5000 亿,G 家在这一方面投入相对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就是从个人收入方面来看的话,其实从每次经验来看,在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前,今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和收入城镇相关关系,并且从国内情况来看,因为你收入更高的一线城市,它的建设渗透率在 8%~12%之间,而二三线城市的就是在 4%~8%之间,然后未来经营收入的增长有望驱动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一个增长,然后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
第三个我们认为行业发展驱动就是健康文化的一个经济,目前国内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已经合计占比超过了 50%,健康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另外的话就是现在的人对于自己的容貌焦虑也是越来越厉害,所以的话就是一方面是健康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容貌焦虑,其实更多的人来加入健身的一个队伍,然后并且近年来整个互联网健身的信息也是赋予了健身更多的社交属性,加速了健身文化的一个传播。
最后一点,我们认为就是设备的高端化也是驱动行业稳定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随着消费升级推进,然后用户需求的提升,近年来整个健身器材这边下的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非常明显的。然后通过设备的智能化联网的话,其实是能够赋予健身游戏性娱乐性。
从供给端来说,就是从整个行业方面来说,其实智能化的一个设备它的一个销售溢价其实是更高的,比如说以舒华的跑步机来说,当时我们统计:我认为智能设备价格基本是要比非智能的高出 30%以上的,然后这也是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上是行业长期发展的4 个驱动,同时我们认为短期疫情影响,然后外出健身场景缺失,第三线快速兴起,然后将带来短期的一个额外增量。然后因为居家健身的话,大家得每个人都得各自买那个健身设备,然后带来行业规模的一个增长。像 2019 年我国居家健身的占比大概是在 8%左右,疫情期间大概有一个快速的提升。然后我认为居家健身快速崛起的本质还是因为大家健身的话,其实解决了用户在户外健身不安全不方便,然后价格高的重点,然后根据我们测算,其实最佳健身它的一个年均鞋服设备支付的话,其实是要低于健身房健身的,然后我们测算下来大概每年要交费 1000 块钱左右,然后低于健身房的 1150 块钱,并且互联网健身以及智能健身设备也是为在家健身打好了一个基础,然后我们测算比如说按照目前这个时间点,其他所有因素不变,然后居家健身的一个比例提升到 30%的话,就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大概 23 亿的一个增量,也就是大概有 52%左右的一个增长空间,这是短期的一个策划因素。
关于行业空间测算,我们测算整个今天现在行业天花板大概是 1300 亿左右,然后占了一个 8期限,大概是未来 15 年可能看到这个行业情况对于目前大概是有百分之 170 左右的一个重要空间,然后并且预测未来三年整个行业规模大概讲 12 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是 658 亿元。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那个居家健身设备,然后它受益于整个产行业整体增长体系,以及居家建设比例的一个提升,然后未来两年的一个复合增速都是超过了 15%,是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赛道,行业技术它是那个行业供给端的一个特征,目前来看的话,整个健身器材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低,然后近年来国产企业凭借着一个品牌产业化运行,其中舒华体育它在品牌端和渠道端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未来有望持续拉大与第二梯队的一个差距。
国内新兴器材行业细分来看啊,目前高端市场基本上都是被一些海外品牌,比如说像爱康、泰诺建等一些国际的品牌占据,国产品牌主要是在中高端与低端市场发展,我们认为国产品牌其实过去它主要做代工的,它在那个生产短期内相对比较深厚的经验,同时国内产业链相对也是比较完善的,是包装了国产品牌的一个高性价比,然后国产品牌近几年也在品牌化运营也是逐渐跟上步伐,未来产品要进行一个持续的提升。目前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的话,行业前三的那个企业叫英派斯,就国产企业它那个生产率一定是不到 10%。然后在国产数据之间对比的话,我们认为舒华优势相对是比较明显的,以前是在品牌上舒华主要是做 to c 的,而像英派斯他们主要是做代工以及 toB 的,舒华品牌业方面的话,其实是 c 端其实更加领先的。在渠道端目前是这些经营器材企业中,只有舒华在线下是才有大规模的品牌专卖店,线下网络其实最完善的。目前在全国有大概 600 多家的门店,行业龙头那个桥山它整个线下门店是只有 60 家,国内就相对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然后是线下的一部分,然后另外线上的说话它线上的一个布局也是在天猫淘宝都开有自己体验店,并且也是通过融资影平台,然后华为商城来销售自己这个市场,它目前的一个全网销售量,销售额的话基本上还是在排在行业第二第三。而像那个英派斯以及那个桥山的话,其实偶尔能进前 50都相对不错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上布局他们之间的一个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然后像刚才在行业需求端,我们也是起到整个市场未来变增速是更快的,而他也要是 to c 这边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舒华其实是目前整个国产品牌中优势最佳,在都是最明显的一个企业,然后我们也是比较看好未来一个发展
第二个就是产品,一方面公司他自己在人才储备以及资源投入上正常的研发工作,然后它的产品质量的话,其实在行业内还是相对比较领先的,并且舒华也是那个工程器材标准的多条标准工作参与制定的参与者之一,然后他以前也提到他是奥委会的、供应商产业质量最好的一个证明。
另外就是出口方面,像去年因为新冠疫情导致海外的一些工厂停产,然后公司出口业务是实现了百分之 180 的一个高速增长,对冲的国内新建业务下滑的一个影响。
最后就是服务这边。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目前整个健身器材行业,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如果能有一家企业走出来的话,我认为这个企业肯定是舒华,但是目前公司并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下一步到底要怎么做,但是我们觉得公司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到时候他如果能够有非常清晰的业绩指引的话,我觉得非常好的,目前我们也是非常看好舒华的一个发展空间。谢谢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