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股上市企业阿里巴巴组织架构大调整,股价涨超12%。
截至12月7日收盘,阿里巴巴收涨12.24%。
消息面上,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新设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其中集团总裁戴珊将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分管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
同样身为集团总裁的蒋凡则分管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 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阿里主动求变
随着市场反垄断法执法的深入推进,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日子并不好过,各个公司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也验证了这一点。率先发布三季度财报的腾讯就不及预期,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减少2%,十年来首次下跌。
而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006.9亿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期的2061.73亿元人民币。更另市场大跌眼镜的是,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竟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85.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经调整EBITDA和EBITA分别同比下降27%和32%。这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对于阿里来说,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来自短期政策或市场的压力了,想要改变增速放缓的情况,需要从增长逻辑、商业模式,乃至生产关系上寻求变革。
2018年至2021年间,阿里平均每年进行一次架构升级,围绕“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三大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戴珊聚焦内需
阿里巴巴第一次成立了统一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选择戴珊担任主帅不无道理。戴珊曾担任阿里首席人才官和首席客户服务官,2017年起出任B2B事业群业务总裁。2021年3月,阿里正式组建社区电商事业群(MMC),戴珊是主要负责人;同时原B2B事业群升级成为阿里产业电商事业群(MBC),核心业务包括: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全球速卖通、淘特、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
在戴珊的主导下,社区电商事业群与产业电商事业群成功打通,2020年,淘特与1688全面打通,首创“批零一体”新模式,吸引超过50万工厂入驻,将B2B业务的产业能力带给C端消费者。按照阿里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超2.4亿,成为仅次于淘宝、拼多多和京东的中国第四大综合电商APP。
这一次调整,阿里是想全面打通“淘系”和“B系”两大业务线,加速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加强阿里的供应链优势,提升供给侧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等,以此加大产业深度的方式,达到拓展国内电商市场的目的。
蒋凡聚焦海外
当然,光推进内需肯定是不够,海外业务在阿里的布局中,重要程度在增强。
目前阿里海外消费者有2.85亿,相比较国内消费者的9.53亿,海外业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有待挖掘。
阿里海外业务目前重点在东南亚等国家,具有人口高密度聚集、发展速度快,华人社区分布广等特点,主要的电商平台有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南亚电商平台Daraz等。
不过海外市场竞争同样激烈,腾讯投资的Shopee增长迅速,2020年,成交总额(GMV)达到354亿美元,比前一年翻倍,为整个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的57%,反超了阿里的同类产品Lazada。
任命蒋凡作为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主帅,昭示了阿里想要实现全球化业务的野心。毕竟在大淘宝七年时间,蒋凡带动淘宝用户从一两亿增长到超过9亿,为淘宝的无线化、个性化和内容化发展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果能够成功移植淘系经验到海外市场,那么距离阿里海外10亿用户的目标就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