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港股恒生指数收评,震荡收涨,内房股全线走强

2.10港股恒生指数收评,震荡收涨,内房股全线走强。 大市评述: 港股早盘高开低走,受压走弱,午后展开修复,尾盘由跌转升。截至收盘,恒指涨0.38%报24924.35点,全日成交1…

2.10港股恒生指数收评,震荡收涨,内房股全线走强。

大市评述:

港股早盘高开低走,受压走弱,午后展开修复,尾盘由跌转升。截至收盘,恒指涨0.38%报24924.35点,全日成交1291.3亿港元,国企指数涨0.76%报8789.92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56%报5666.99点。

蓝筹股中,海底捞(06862.HK)涨4.89%,碧桂园(02007.HK)涨4.46%,碧桂园服务(06098.HK)涨4.35%;药明生物(02269.HK)跌5.36%,中国移动(00941.HK)跌2.76%,舜宇光学(02382.HK)跌1.9%。

内房股全线走强,世茂集团(00813.HK)涨12.44%;融创中国(01918.HK)涨10.97%;龙光集团(03380.HK)涨9.72%;雅居乐集团(03383.HK)涨8.27%;富力地产(02777.HK)涨7.84%;合景泰富集团(01813.HK)涨7.79%。

职业教育股继续走强,中教控股(00839.HK)涨9.83%;民生教育(01569.HK)涨5.62%;新高教集团(02001.HK)涨5.34%;中汇集团(00382.HK)涨4.16%。消息面上,近日,教育部提出,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个股异动:

  1. 信达生物(01801.HK)涨06%报34.15港元。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维持信达生物“增持”评级,维持2021年收入预测为42.2亿元,考虑到引进品种有望放量,上调2022-23年收入预测为49.1(+3.2)/61.5(+1.1)亿元。考虑到PD-1医保谈判降价影响毛利率以及未来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采用DCF绝对估值方法,目标价下调至68.2港元。
  2. 百胜中国-S(09987.HK)涨52%报377港元。公司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公告,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为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57%;经调整净利润为1100万美元,同比下降93%;每股摊薄盈利1.10美元。公司2021年全年总收入为9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全年净利润为9.9亿美元,同比增长26%;经调整净利润为5.25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全年每股摊薄盈利为2.28美元。
  3. 中远海能(01138.HK)涨75%报3.48港元。据悉,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周三录得2021年2月以来单日最大百分比涨幅,所有船舶运费上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涨208点或13.84%,至1711点,为1月17日以来高位。海岬型船运价指数跳升301点或25%,至1503点,为1月14日以来高位。海岬型船日均获利增加2499美元,至12468美元。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182点或9.2%,至2153点。
  4. 森松国际(02155.HK)涨25%报8.98港元。据悉,该公司反应器产品应用在生物制药以及疫苗生产等行业。该公司是领先的核心压力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涉及制药、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细分领域。此外,去年9月,森松国际交付的玉溪沃森项目是我国首个mRNA新冠产业化疫苗工厂,覆盖mRNA疫苗质粒生产、原液制备、制剂、产品灌装等整个生产流程,相关设备就涉及生物反应器。
  5. 华润置地(01109.HK)涨85%报39.65港元。中金发表研报表示,其追踪的中国内地上市房地产开发商2021年核心净利润可能按年下降5%,原因是新房销售及回款表现整体承压。该行指,由于行业复苏的时间点和力度尚存不确定性,房企盈利可能仍存向下空间,后续应密切关注2月中下旬至3月“小阳春”房企供应端质与量的恢复,以及需求政策可能的松动对购房情绪的提振。考虑到行业前景暂不明朗和三线四档监管等约束,房企提升拿地强度的意愿普遍不强。
  6. 融创中国(01918.HK)涨97%报10.72港元。据媒体消息称,融创刚刚调整组织架构,由七大区域调为九大区域。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

热点新闻:

  1. 商务部:希望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打压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整个世界。协议生效以来,中方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受阻等带来的多重不利影响,推动双方共同落实。希望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打压措施,为双方扩大贸易合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2. 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3. 广州市住建局:未设置房价红线,目前限价政策并未放松。近日,许多购房者广泛关注广州一手房限价政策是否松绑的市场消息。10日,广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此给予回应称,广州一直以来都实施严格的住房价格指导,但各个楼盘备案价是根据周边楼盘情况进行通盘考虑的,并实施动态价格指导,没有设置专门的价格红线。上述负责人表示,每个楼盘每个时期备案价会有所波动,目前限价政策并没有放松。广州将一如既往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4. 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处理者境内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向境外提供应进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信部再次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意见。意见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处理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法律、行政法规有境内存储要求的,应当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5. 人民日报评论:继续抓好风险处置工作,防止引发次生金融风险。指出要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下一步,要继续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大行评级:

  1. 摩根大通:软银抛售风险排除,料阿里巴巴-SW(09988.HK)股价反应正面,维持「增持」评级。日前软银表示,阿里巴巴额外10亿份ADS注册申请与软银未来的任何交易无关,摩通认为,即使部分软银以外的现有股东,例如管理层想要出售其股份,技术性抛售压力仍是可控的,因为马云、所有公司董事及执行官共同持有中高个位数阿里巴巴股份总额,作为阿里巴巴合伙人须签订股份保留协议,于成为合伙人首三年保留至少60%的股权,并在随后至少保留40%,因此相关股东最大抛售股份数量仅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该行又指,软银于2020年使用阿里持股签订多份预付远期合约,相关金融工具有助软银部分释放其持有的阿里股份的价值,亦反映出长期持有的耐心,对阿里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75港元。
  2. 摩根士丹利:相信药明生物(02269.HK)未来60天股价将上升。摩根士丹利发表技术意见报告,相信药明生物未来60天股价将上升,料发生概率介乎70%至80%,予其增持投资评级及目标价175港元。该行指,药明生物近期股价遭抛售后,相信其价值已显现,相信股价回调提供吸纳的良机。药明生物近日发盈喜,料去年净利润增长最少逾98%以上,管理层续予2022年净利润增长指引为45%,指该股续为该行首选股。
  3. 野村:下调百胜中国-S(09987.HK)目标价至5港元,评级买入。野村发表研究报告指,百胜中国2021年第四季受到疫情负面影响,收入仅按年增长1%,剔除非现金项目及一次性项目,调整后净利润按年跌93%,主要由于期内成本基础较高,人力开支压力较大,员工成本占比提升至销售额的约27.9%。野村将百胜2022至2023财年净利润预期削减22.2%至26%,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由550.9港元下调至454.5港元,指出公司目标今年净增加1,000至1,200家新店,相信有助部分抵销同店销售的疲软表现。
  4. 花旗予领展房产基金(00823.HK)“买入”评级,目标价89.8港元。报告中称,领展房产基金宣布与国际房地产投资集团Oxford Properties筹组合资公司,对其在中国香港以外地区持续扩张商业物业,市场表示普遍支持,虽然交易初始收益率增幅并不显著,但投资组合的总入住率为92.6%,长期加权平均到期租赁期(WALE)超过5.8年,内部年化租金上涨幅度约4%,预计将带来持续的正租金增长。报告提到,领展估计收购完成后参考负债比率将轻微增加至24.6%,加上2.75%的增量融资成本及15%的预扣税,预计可分派收入将增加至6100万港元,每基金单位可派2.9港仙。考虑到新收购的投资组合每年租金可上涨4%,入住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带来持续正增长,未来领展预期将继续关注更多国际资产,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该行预计,新资产仅占领展总投资组合价值的1.5%,估计未来12个月收益率增长达0.9%,交易预期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相信市场对此次收购总体反应中性。

 

作者: 港股之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