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港股行情一周总结: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中国稳经济政策不断推出,反弹震荡反复磨底,现阶段整体策略建议偏防守。
一周观点:
本周全球市场依然维持高波动走势,反弹震荡反复磨底,现阶段整体策略建议偏防守,低仓位,选择核心资产是关键,降低收益预期,谨慎使用杠杆!
消息面,美联储加息50BP如期落地,并且将从6月开始缩减规模约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在6月、7月和8月每月缩减475亿美元,9月缩减步伐将增至每月950亿美元,以进一步推动通胀回落。而当前市场在担忧美联储的政策并不能解决通胀问题,同时也在吹经济滞胀的风;在不确定性增加与增速放缓的大前提下,美股的核心资产FAANMG也开始估值回归; 在加息和紧缩的大背景下,现阶段入市需要很大的勇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就是胜利。美国证交所把80家公司列入名单,其中包括京东、拼多多等中国公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就此与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沟通,中国企业被列入有关名单,是美方执行相关国内法的步骤,并不代表相关企业摘牌,这些企业是否摘牌和是否在美上市,取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和结果。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各领域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亦离不开中国,我们认为中概股会计底稿的审计问题最终将得到妥善解决!
本周港股大盘继续出现回调。考虑到当前阶段港股指数中的行业权重占比分布不同,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波动率会偏低,而恒生科技指数依然偏高,总体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波动率仍会低于恒生科技指数。金融业存在基本面良好,估值低派息率高等特点,行业将有较好的韧性。大型公共事业为民生基本保障,收入稳定周期性弱,在大盘下行阶段具有极强的防守性;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滑失速、失业率上升等困境,政策已明确依靠大基建、保障房投资保证经济平稳过度,预计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将有较好的上涨机会,当中,国有大型基建、央企国企房地产相关公司韧性相对较好。
当前市场的信心比较脆弱,外围不确定因子较多,国内稳经济政策诸多细则未落地,整体表现弱势。但是港股的估值水平目前已经很低,加上内部的宏观政策偏宽松,不必过度悲观,只是需要时间。近期我们观察到,追踪香港三大指数的ETF(02800.HK、02828.HK、03033.HK)成交金额巨大换手率高,按成交金额排名基本在前30名,基金份额增加,资金绕道被动指数基金进场迹象明显;操作上建议从中长期的配置角度出发,在行业龙头、高息股、ETF上做配置。保持信心,保持乐观。
下周重要经济数据、财报公布:
5月10日,中国M2货币数据,前值9.7,未有预测值,实际值有待公布。
5月11日,中国CPI数据,前值1.50,预测值1.90,实际值有待公布。
5月11日,美国CPI数据,前值8.50,预测值8.10,实际值有待公布。
下周发布财报重点公司:祥生控股(02599.HK)、蜡笔小新食品 (01262.HK)、理想汽车-W(02015.HK)、中国有赞(08083.HK)等
港股市场一周表现:
本周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出现下跌,跌幅分别为5.16%、6.70%、9.74%。本周四个交易日,北水暂停两天,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994.26亿港元,不足千亿,周换手率约0.4828%,依然偏低;各行业指数一周表现最差为医疗保健业-11.81%,相对较好的是能源业-1.36%。
本周南下资金(港股通)净买入17.16亿港元,相比上周略有减少;其中流入最多的是资讯科技业,流出最多的是电讯业。
整体市场本周沽空金额798.53亿港元,沽空比例维持在近一年高位27.20%左右水平,市场看空情绪浓厚。估值水平方面,从长周期5年、10年的纬度看,12个恒生行业指数基本都处于低估或少部分处于正常的估值范围;从近2年、5年、10年的估值PE及PB分位数看,公共事业PE分位数均处于高估位置;能源业2年PB分位数处于高估位置;非必需消费5年、10年PE分位数处于偏高的位置。
香港三大指数(恒指、国指、恒生科技)无论从2年、5年,还是10年的纬度看,均处于正常或低估的水平。
公司回购彰显市场信心
从年初至今,港股市场受到通胀上升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中概股‘退市’风波、香港本土及国内疫情区域暴发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情绪低迷,资金入市谨慎,呈现深度调整。面对股价大幅下跌,部分现金流充沛及管理层认为被市场低估的上市公司从去年即开始回购。从年初至今(截至5月6日),港股回购金额约201.89亿港元,回购公司达1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