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次的突发疫情,在政策驱动的背景下,以往并不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迅速升温,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或迎来香港股市重估,阿里健康或是最大黑马。

而在早年马云提出“双H战略”时就表示,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个BAT量级企业的领域就是医疗健康。那么疫情影响下的互联网医疗前景如何?又有什么标的是可以值得我们关注的呢?以下看完全文快速了解更多潜力标的。
01 优化医疗资源,缓解线下压力
在此次疫情发生过程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疫情之下,在全国其他各地是很多医生服务几个病人,而在湖北,则是一个医生要照护好多病人。
据易观千帆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达到了31.28%。而阿里健康上线24小时内累积访问人数超过40万人。截至2月8日晚24点,短短两周内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近1000万,累计在线问诊用户超过93万人,医生人均日接诊量100人以上,呼吸科部分医生人均日接诊量在200人以上。

可以看到,当疫情发生时,人一旦出现微小病症就迫切想要咨询就医,而这数以万计的在线诊疗人数,如若没有互联网医疗的“及时分忧”,将给线下诊疗造成极大的压力。也正因为有了互联网诊疗,才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该压力,弥补了线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及短缺等问题。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191家公立医疗机构和近100家企业互联网医院针对疫情提供在线义诊,以缓解线下医院压力。
02 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早在2013年起,互联网医疗就已经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如好大夫、春雨医生、丁香园等。2014年随着腾讯(00700.HK)巨头入股挂号网,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下平台也开始向线上转移。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互联网在线医疗行业2018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2020年预计接近千亿,预测(前期偏保守)2026年达到2000亿,2020-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4.23%。远程医疗方面,2018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130亿元,2022年将达到345亿元。
如今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市场规模或将远远大于之前所预期的数值。疫情虽无情,但却让更多人开始接受互联网在线诊疗,间接地培养了人们接受在线医疗的习惯。此外,在2019年互联网医疗也正式纳入医保范围。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配合政策的推动,在线医疗的发展机遇或将被空前放大,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面对千亿市场规模的诱惑,已经有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悄然展开更大的布局。
03 斥资收购、建立关系拥有权
毋庸置疑,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主要抓手。艾德一站通留意到,在发生疫情后,2月7日阿里健康(00241.HK)发布公告,拟整合收购天猫医疗电商业务,交易对价为80.75亿港元,以每股9.38港元发行8.61亿股股份支付对价。公告称,阿里健康收购的标的业务包括在天猫平台上销售医药产品及服务,以及由此建立的所有商家关系等。

来源:阿里健康公告
可以看出阿里健康这步棋下得非常大,据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财年,上述业务产生总商品交易额约95.75亿元人民币,并拥有约3580万名年度活跃买家。截至2020年1月31日,上述业务拥有逾530名商家获天猫主体及淘宝中国授权在天猫平台从事医疗产品及服务的销售活动。在2018财年和2019财年分别实现1.49亿元、1.92亿元收入。
此次收购不仅能进一步丰富阿里健康的自身业态,还将稳固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大健康平台的旗舰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也是淘宝正式上线的时候,而如今的淘宝无人不晓,成长为电商巨头。
在2019年底港股市场一片低迷的时候,阿里选择赴港上市,随后恒指一个月暴涨三千多点,走出一波上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