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利被掩盖的潜力企业—港股打新股:嘉和生物本周招股!

嘉和生物的经营范围包括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以及与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制品相关的仪器等。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 为此嘉和生物投入了巨…

嘉和生物的经营范围包括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以及与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制品相关的仪器等。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

为此嘉和生物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据嘉和生物招股说明书数据,2018年嘉和生物的研发开支为2.71亿元人民币,2019年的研发开支为4.39亿元人民币。

嘉和生物能投入数目庞大的研发资金,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密不可分。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东为高瓴资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其持有嘉和生物35%的股份。康恩贝旗下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合计持有嘉和生物16.07%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来源:互联网

01两年亏损超8亿,“烧钱”之路仍漫长

嘉和生物成立十二年来,尚未生产出上市药物,这些年来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嘉和生物亏损2.88亿元人民币,2019年嘉和生物亏损5.23亿元人民币。

为了扭转大额亏损,收入微薄的局面,嘉和生物也在积极努力。

目前嘉和生物已经挑选出单抗候选药物在内的六款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方面极具潜力的药物。包括GB491(lerociclib),一款口服CDK4/6分化抑制剂;一款仿制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的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一款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GB492(一款英夫利昔(类克)生物类似药);以及GB223(一款前景广阔的核因子Kappa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单抗候选药物)。

嘉和生物招股说明书还透露,嘉和生物正在亚洲进行18项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内会分别向国家药监局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提交三样新药上市申请以及多项临床研究用新药上市申请。

但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矛盾。当扩大市场的布局之后,在研发费用上便会存在更多的支出。而从行业来看,药物研制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很长,投入大,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国际上一种新药从最终研发到最终上市,研发时间超过10年,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有些药物的研发周期甚至更长,研发费用也更高。

02嘉和生物还能享受多少红利?

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按上市时间先后,它们分别是诺诚健华-B(09969.HK),康方生物-B(09926.HK),沛嘉医疗-B(09996.HK),开拓药业-B(09939.HK),康基医疗(09997.HK)和海吉亚医疗(06078.HK)。

来源:choice 

从募资额来看,开拓药业以2.4亿美元的募资额垫底,其余5只生物医药股的首发募资净额均超过20亿港元。其中,康基医疗以29.5亿港元的首发募资净额成为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募资王。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这6只生物医药股均实现“开门红”,其中康基医疗涨幅最为明显,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98%。

那么,嘉和生物作为上半年颇受资本青睐的医药股,能否延续医药股的连涨之势,仍有待于市场的进一步观察。

回归到嘉和生物本身来讲,他的想象空间或许就在于其是否能生产出便宜好用的类似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作者: 港股之家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